“我是来自中国核工业集团的核级焊工尔基,目前在华龙一号项目从事主管道焊接工作。有幸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我倍感振奋。我真心为作为一名共青团员而自豪。”
(资料图片)
尔基,曾经是一个每天手拿乌朵的四川藏区放牛娃。他或许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人生会如此精彩——当选共青团十九大代表、参与“国家名片”华龙一号建设、22岁获评“全国技术能手”、3个月取得别人至少1年以上才能考取的核级焊工证……
尔基从小生活的藏区自然条件艰苦,多数家庭经济底子薄,“那时候,最困难时连家里几盏灯的电费都是生活中的大问题”。
小时候,尔基跟随父母放牧,很小就成了放牧的小能手。读完初中后,为了让弟弟继续学习,他一度产生了放弃学业、回家放牛的想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藏区推行“9+3”免费教育计划,在此基础上还实施了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尔基在家人的鼓励下,2016年成功考取成都市技师学院,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焊接专业,开启了新的学习生涯。
“当时选这个专业时,我父亲觉得学好一门手艺,毕业后生活不用愁。”
焊接技能的学习是艰苦的。“每天早上6点半准时起床,7点开始到操场进行体能训练,8点到9点学习理论知识,9点到晚上11点进行技能操作训练,每周训练时间长达到6天半,每天15个小时。”藏族小伙儿骨子里天生不服输的精神,让尔基很快在班上脱颖而出。
“在学校里,我基本都待在实训场地,每天干一件事,就是雷打不动的训练。”尔基知道,只有学好技能,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改变家里经济拮据的现状。
2018年9月,成都市举办“工匠杯”选拔赛。“以往学校会安排经验和技能丰富的高年级学生参赛。那次我幸运地获得了参赛资格。”尔基说,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参加技能比赛,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19岁的尔基是学校参赛学生中年龄较小的选手。“比赛前,压力很大,越是压力大,我越是认真训练,以此让自己心里更踏实。”尔基主动找到老师,让老师给他“开小灶”,每天多教他一个小时。就这样,尔基每天早上比别人早起一个小时开始训练,日复一日。
他的努力被老师看在眼里,每天也陪着他到深夜,每天训练用的焊条不少于100根。这样“三点一线”的训练坚持了一个半月,尔基成功在成都“工匠杯”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这次比赛给了尔基自信,也让他更坚定地走上了焊接成才的道路。后来,他代表成都市参加四川“工匠杯”,获得了一等奖和一笔丰厚的奖金。
拿到奖金后,他第一时间给父亲买了一辆摩托车,方便父亲在山上放牛,又给家里置办了玉米剥粒机,减轻家人的劳作强度,还奖励了自己一双篮球鞋,这是他人生中给自己添置的最贵的一样东西。
2021年9月,学有所成的尔基即将毕业,面临就业选择。当时有不少跨国公司和私人企业向他抛来了橄榄枝,并许诺了较高待遇。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中核二三公司的招聘宣讲活动,了解到中核集团在社会扶贫工作上展现的央企担当,了解了什么叫“国之重任”和“安全基石”。他主动向学校申请,希望自己能以技能报国。中核集团所属中核二三公司也被尔基的坚定打动,最终他成功入职。
到公司不久,尔基就被安排到“大国重器”华龙一号的建设中。面对华龙一号严苛的焊工取证流程,尔基一开始还无法快速转变心态,认为“只要技术好就能立马大展拳脚”。经过现场焊接教练的耐心讲解,以及自己对中核集团核安全文化的逐步了解,尔基的心态快速转变,下决心以“空杯心态”从“零”开始。
凭借在学校打下的坚实基础,别人至少需要1年以上才能考取的核级焊工证,他仅用时3个月就完成了取证,创下了中核二三历史上焊工取证最短用时纪录。
尔基不仅动手能力超群,还特别愿意动脑筋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硬骨头”。他在培训过程中发现焊口不合格缺陷,根部未熔合和层间未熔合缺陷出现频率较高。为了减少缺陷产生,提高焊接方法考试合格率,他运用自身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摸索出来一套新的内填丝手工钨极氩弧焊操作技法。目前,这一套新的氩弧焊“内填丝”焊接工艺,已投入到管道焊接方法取证试验中。
2023年2月初,作为中核二三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成员,尔基参与了主管道模拟试件的前期准备工作。为了给正式试件的焊接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气参数,他和另一名焊接人员通力合作,在各种焊接参数中探索和尝试,高效地焊接出两个主管道模拟试件,为最终模拟试件保质保量完成提供了保障,就连资历老道的师傅也夸他焊出的每一条焊缝都很完美,基本无需打磨都能目视检测合格。
对尔基而言,“华龙一号”只是他梦开始的地方,日后还有数不清的挑战在等待着他。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围围 来源:中国青年报